居家避疫期间枪支热销,儿童枪击案件也飙升

| May 11, 2020 | 0 Comments

       

居家避疫期间枪支热销

儿童枪击案件也飙升

 

 

        根据 Everytown for Gun Safety 组织的数据分析,与过去三年同月的平均枪支死亡人数相比,今年3月和4月的儿童致命无意枪击事件增加了43%。案件激增的时间段与在疫情期间枪支热卖的时间段吻合。

       

@Pixabay / Pexels 

       

        今年3月和4月,枪支销量创历史新高。3月是枪支交易记录最繁忙的月份。美国 National Shooting Sports Foundation  (简称 NSSF )调整了联邦数据,从针对与枪支销售有关的背景调查来看,3月背景调查的数量猛增至230万,比2019年3月增加了80%。4月份为160万,比去年同期激增了近70%。

       

3月24日, Arizona 州 Glendale,一名3岁孩童发现父母未上保险的枪,无意间打伤了自己。 Image from cbsnews.com

       

        提倡枪支安全的人士担心,由于学校关闭,儿童处在无聊和孤独的环境中,在家里发现不安全的枪支的风险也会增加。数据表明,他们的担忧正演变成严峻的现实。 2020年3月和4月,17岁以下未成年人的无意枪击案件致21人死亡,而2017年至2019年同期的平均为15人死亡。

        成人不能指望孩子了解枪支、不碰触枪支。将枪支放在儿童和青少年接触不到的地方是父母的首要责任,在居家避疫隔离期间,很多未成年人居留家中,父母更应注重这一点。 据 Everytown For Gun Safety 称,在美国每年有将近350名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使用枪支,无意中杀伤自己或他人,其中近77%的事件发生在家中。

         导致儿童受伤的意外射击从往年的33例增至35例。而相关统计组织担心疫情或妨碍了媒体的案件报导能力,意外枪击事件可能高于已知数。在近期一些案件中,有的儿童在家中无意使用了未上保险的枪支,导致自杀。有的儿童开枪杀死了其他未成年人。还有一起枪击案件,Denver 一个七岁的男孩在家中无意杀死了三岁的妹妹。此前两人都在玩“剑”,妹妹一直在用扫帚,男孩拿起了母亲此前斜倚在沙发旁的一只 12号口径的弹枪。玩闹中哥哥开了枪,导致妹妹胸部中枪而死。案发后母亲告诉警方,因为担心有人闯入而把枪支放了下来,前一天晚上后忘记收起。目前该母亲因涉嫌虐待儿童致死而被捕,该男孩和2岁的弟/妹被收管在儿童福利院中。

       

2016年,14岁的少年 JaJuan McDowell(left)被另一名青少年无意间玩弄未上保险的枪枝而意外枪杀。 Image from EVERYTOWN FOR GUN SAFETY

       

        Journal of Urban Health 2015年的一项全国调查数据显示,疫情之前,全美有460万儿童住在装有至少一只已解锁枪支的房屋中。而通过种种枪击案件报导表明,近期的许多案件都是发生在首次购买枪支的家庭。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表示,防止儿童意外枪击的最安全方法是在家中完全没有枪支。如果家中有枪支,建议将卸载和锁好的枪支存放好,而弹药要单独存放在其它地方,以降低儿童枪击事件风险。

       拥有枪支的家庭,尤其是疫情期间首次拥有枪支的家庭,一定要清楚认识到在家中拥有不安全的枪支可能对孩子的生命产生威胁!安全存储不仅可以降低儿童意外枪击案件的风险,还可以预防青少年自杀,并且在学校复课时期防止校园枪支暴力事件。上个月,Everytown for  Gun Safety 还发布了一项40万美元的视频公益视频,以强调保护枪支的重要性。

 

Video Thumbnail

Virtual Trivia Night: Be Smart Ad (captions)

Virtual Trivia Night: Be Smart Ad (captions) – youtube Video

       

         NSSF 也敦促所有枪支拥有者,不携带枪支时将其锁好、使用时要注意。并强再三调枪支的安全性,希望枪支拥有者确保有尽可能多地认识到如何安全、负责任地处理,使用和储存枪支的信息。       

       

       

       

本文信息来自cbsnews.com,由WaCow综合整理。


.

Comments

comments

Tags: , , , , , ,

Category: News 新闻, Whats Hot

About the Author (Author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