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 警告 iPhone 和 Android 用戶切勿回覆這些訊息🚫

| May 18, 2025 | 0 Comments

過去 24 小時內,Gmail Outlook 用戶警告,惡意電子郵件現在可能「完美無瑕」,幾乎無法察覺,同時來自親友電話,也有可能是精心設計詐騙。

Video Thumbnail

FBI warns texting between Android and iPhones is not secure

在過去 24 小時內,Gmail 與 Outlook 用戶都被警告,惡意電子郵件現在可能「完美無瑕」,幾乎無法察覺,同時來自親友的電話,也有可能是精心設計的詐騙。 https://youtu.be/Mq84Hkw4NiE 根據該局發現,目前正在進行一項「惡意簡訊與語音訊息攻擊活動」,這些訊息偽裝成「美國高層官員」發送,欺騙受害者,其中許多人甚至是「現任或前任的美國聯邦或州政府高層官員及其聯絡人」。 FBI 發出的警告非常嚴重,甚至明確指出:「如果你收到一則聲稱來自美國高層官員的訊息,請不要直接相信這是真的。」這些攻擊的目的是透過看似相關的連結竊取帳號憑證!! 值得注意的是,威脅行為者也能偽裝成

根據發現,目前正在進行一項「惡意簡訊語音訊息攻擊活動」,這些訊息偽裝成「美國高層官員」發送,欺騙受害者,其中許多甚至是「現任前任美國聯邦政府高層官員及其聯絡人」。

FBI 發出警告非常嚴重,甚至明確指出:「如果收到一則聲稱來自美國高層官員訊息,不要直接相信這是真的。這些攻擊目的透過看似相關連結竊取帳號憑證!!

值得注意的是,威脅行為也能偽裝受信組織個人已知電話號碼,攻擊增添一層欺騙性。威脅越來越利用人工智慧執行釣魚攻擊,使這些詐騙說服力,幾乎難以分辨真假。

You have been warned — this nightmare is now real. 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聯邦調查局(FBI)建議不僅針對這次最新攻擊,延伸到近期有關人工智慧攻擊日益猖獗警告。

電話回覆訊息之前,確認來電發送文字/語音訊息身份。」
檢查電子郵件地址、聯絡方式網址,注意是否任何明顯錯誤。

留意圖像影片中的細微不自然之處例如:扭曲腳、真實臉部特徵、清楚不規則面孔、不合常理眼鏡飾品、錯誤陰影、水印、語音通話延遲、聲音匹配度,以及不自然動作。

語音方面同樣提高警覺:仔細聆聽語氣用詞,區分是否熟識聯絡人的真正來電語音訊息,或是AI 模仿出來語音隆,因為兩者可能幾乎一模一樣。」

儘管如此,FBI 承認:AI 生成內容已經先進往往難以識別地步。」

有時候,只能依靠常識:
電話合情合理嗎?對方是否要求做出可能網路犯罪分子詐騙集團得利事情?是否推斷他們企圖?能否掛掉電話改用正常管道撥?如何驗證對方身份?

這些簡訊、電話語音訊息往往會引導某個連結。這就是攻擊手法目的在於帳號密碼使安裝惡意程式。FBI 警告說:「獨立確認身份之前,不要任何電子郵件簡訊中的連結。」
而且「絕不打開不明人士傳來電子郵件附件、訊息中的連結,應對要求下載任何應用程式,除非已經確認對方身份。」

收到陌生來源、自稱是認識發來訊息時,冷靜思考回應重要的。
不過,隨著技術不斷進步,令人AI 技術讓人難以防備,「如今Deepfake 技術已經到了驚人水準,可以製作幾近完美影片音訊片段巧妙受害者判斷。」

AI 驅動冒充攻擊正在上升中,目標個人企業。」
強調,對抗這類升級威脅需要「人的警覺性強化身分安全機制。建議企業繼續強化以下措施:

  • 落實最小權限原則
  • 身分基礎設施
  • 保護敏感帳戶存取權限

The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FBI) has issued a stark warning © Getty Images

攻擊利用生成AI 製作語音、影像、簡訊影片,成為一項日益嚴重威脅。因為攻擊越來越透過內容,發起複雜社交工程攻擊。

雖然 FBI 警告引起廣泛關注,部分因為攻擊目標身份敏感,FBI 指出,更大風險在於金融犯罪。

針對通訊威脅傳統網路攻擊不同……它們**利用不是技術漏洞,而是『信任』。**複製聲音可以通過傳統語音生物辨識系統。偽造視訊通話可能足夠準確度冒充企業高層,進而誘發轉帳重設密碼。」

這裡提供一些實用建議,幫助智慧型手機使用者這個 AI 冒充真偽時代保持安全,無論電子郵件、電話、簡訊,甚至影片攻擊:

  • 驗證意外請求如果收到緊急報稅相關訊息,務必透過可信其他管道確認訊息內容,行動。
  • 注意不自然之處AI 生成內容可能會出現奇怪語句、過於制式問候語,即時對話反應遲緩。
  • 直接官方電話如果有自稱來自國稅局你的報稅機構,掛斷電話,自行前往官方網站查找電話號碼重新打。

為了防止簡訊詐騙(smishing)內容攻擊,千萬不要那些突如其來帶有緊迫感簡訊連結就算看起來聽起來像是真的輕信。絕不透過簡訊分享個人財務資訊,始終透過可信聯絡管道進行驗證。

The FBI said AI content has reached the point where it’s © Getty Images

這些警告不再只是「小心拼字錯誤簡訊」或「陌生連結」這麼簡單,而是面對一種幾乎無法辨識AI 驅動詐騙攻擊聲音、影像、甚至模擬我們親友政府高層來電,透過技術欺騙我們情感信任。

令人不安的是:這些訊息看起來「天衣無縫」,聲音亂真,FBI 都說「不要相信任何自稱是高層官員訊息」。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活在一個「看到代表真的、聽到代表可信」時代

提醒我們,每一個手機用戶必須提高警覺,學會資訊真假時,主動驗證對方身分、不要衝動擊、不要急著回應看似緊急訊息不只是為了保護自己,避免無意中成為一波詐騙破口。

總的來說,這次FBI 警告,所有智慧手機用戶警鐘——**以為不會成為目標,現在詐騙幾乎是「打造」的。**唯有警覺、懷疑、驗證,我們才能保護自己數位身分財產安全!!

1 2 下一頁


.

Comments

comments

Tags: , , , , , , , , , , , , , ,

Category: Default, Featured, full-image, News 新聞, Whats Hot, 資Information

About the Author (Author Profil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