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之间所流传的安太岁文化
安太岁是一种民间信仰,香港称摄太岁,由于华人对太岁神降祸的畏惧,当太岁运行到某个生肖的位置,属该生肖及其相对生肖者,如鼠年,太岁本命冲属鼠者,对冲属马者[1],谓之「犯太岁」。「犯太岁」者唯恐触怒太岁于己不利,便于当年全年祭拜太岁神,以求太岁神保佑自己消灾免祸,此活动便是华人所谓的「安太岁」,香港人称摄太岁。一开始,安太岁是在家中摆设太岁神位,晨昏供奉一年。而今现代工商社会步调繁忙,一般人多到寺庙安太岁,以趋吉避凶。
来源
「安太岁」这种信仰仪式,可能有南北两种来源。
- 北:金章宗(1189年-1208年)在位时,母亲生重病,于是金章宗命人在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祀奉太后的本命元辰神,此后北京就有了祭祀本命元辰神的「顺星」习俗。因为太岁神与本命神在后来融合在一起了,于是清代以后就变成祭祀太岁神。由于太后的生辰是正月初八,因此往后北京的顺星和其他地方的安太岁,最初都在正月初八举行。
- 南:大约宋代以后,江南风水大盛,「镇宅」的观念很普及,而太岁则被认为是会带来凶煞的神祇,因此如果房子的座向不好、或者随着流年变迁造成风水困厄,就可以使用太岁镇宅符来镇煞、改变风水。后来这种安奉太岁镇宅符的习俗,渐渐变成安奉太岁符,所以现在台湾、香港等地看到的太岁符,上面也都还有「镇宅」的字样。最后脱离原本的镇宅因素,成为单纯的消灾解厄活动。
简单说,华北的来源提供了民间广泛祭祀太岁神以及六十太岁神的由来,而江南的来源则直接促进了安太岁的习俗。
「安太岁」的方式
早期「安太岁」相当简易,要「安太岁」的信徒,多于春节前后,以红、黄色纸书上「本年太岁星君到此」或「本年太岁星君神位」或「一心敬奉太岁星君」之类字样,贴在家中厅堂,晨昏朔望焚香礼祷。年底送神日,祭拜后将纸撕下焚化,「送神上天」。仪式繁复化以后,简便的纸条也演变出各种专门的太岁符咒、牌位甚至神像。
今日社会型态变迁,信徒无法配合每日晨昏与节庆的诸多祭祷,多半缴纳一定费用,将「安太岁」的祭祀活动,委由寺庙代为举行祭祀活动,久而久之,也就遗忘「安太岁」活动,原本是可以在家自己举行的。自1995年开始,台湾各地寺庙开始流行起为信徒安太岁,而在此之前安太岁在台湾并不盛行,但如今则与中国大陆、香港等华人世界一样,到处都有收取香火钱,帮人安太岁的寺庙或道堂。在台湾,几乎各大寺庙都提供信徒安太岁,并收取寄付金;而香港人多会到圆玄学院、蓬瀛仙馆或云泉仙馆的太岁殿安太岁。
.
Comments
Category: 文Article, 资Information